半软性复合地面是在间隙分配的基材沥青混凝土中注浆水泥基浆体复合而成的路面[1]。柔性沥青混合料作为框架与填充的刚性水泥基材料紧密连接后,可以一起抵抗汽车的负荷。这种刚性和柔性的性能使得半软性复合地面更适合高速公路的上坡段[2]、轻载交通道路、飞机跑道、汽车起停频繁的地闸、收费站和服务区。
半软性复合路面的配合比设计和现场施工技术与传统的密级配合或半闭合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技术有所不同。在配合比设计上,半软性复合地面基材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采用体积法测量沥青混凝土的毛密度,并以空隙率作为重要的设计和控制指标,不同于马歇尔试验方法,用于密级配合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在施工技术上,半软性复合地面现场作业分为两个阶段,阶段是铺装施工,即基材沥青混凝土的铺装环节,沥青混凝土的铺装和传统的阶段。
原路况调研
2017年,在省道G304(丹霍线)威宁至侯屯段路面改造工程中,K226000~K228200段为增长轻载上坡道路,拟定此道路为半软复合地面技术试验道路。小编企业负责这项施工任务,包括路况调查、室内原材料检验、目标配合比设计、施工执行和路况业务跟踪。
根据对2.2公里试验道路的调查,原道路病害严重,整个道路车辙病害明显,较大车辙深度为8厘米,部分道路有包和网裂。如图1所示,钻芯采样发现车辙变形为原地面上层和立面层整体承载力不足造成的夯实变形。
改造方案
本试验段的施工改造方案为:铣削原沥青混凝土路面,铣削厚度为9厘米,保存原沥青混凝土路面下层,再次铺设5厘米半软复合地面中层和4厘米改性沥青混凝土上层。路面维护方案结构提示如图2所示。半软复合地面试验路基沥青混凝土类型为OGFC-16,设计目标间隙率VV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