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修复施工工艺图
3.2修复施工环境条件
在维修施工过程中,由于维修材料对温度的要求很高,当室外温度小于5℃时,需要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需要使用约30℃的温水进行材料生产。当基面温度降至5℃以内时,施工过程必须终止。规定岩石补充GP混合物的水温不得超过20℃。并通过对温度的有效管理,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维修操作。充分发挥维修材料的性能,减少极端环境下可能造成的材料危害,使维修工作具有可靠的材料应用。如果温度高于30℃,在多风、湿、冷等工作性质下,应按照操作工艺标准在维修后的接缝边缘覆盖薄膜。作为一种维护方法,进行相应的维护工作。
3.3修复缝隙的工作
如果裂缝宽度在0.1mm以内,应先用钢丝刷清除缝隙表面,用水冲洗,保持表面清洁湿润。然后用岩补FC粉进行处理。修复后,表面的残留物需要清理干净。后,修复间隙。如果有,可以按照操作标准重复修复间隙,直到间隙消失。0.1mm至0.2mm之间的间隙必须清理干净。与上述工艺一样,FC和谁配备了环氧浆,用刷子将浆粉刷到间隙墙上,用尖刮尺积压修复材料研发的间隙方向,以便渗透到间隙中,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后检查,如果有间隙,请重复此动作,直到间隙消退。修复后,需要用砂纸打磨表面[2]。
3.4角损伤修复技术分析
边角损伤是较为常见的情况之一,在修复作业中,必须识别修复类别,并计划沿修复区域切割深10mm的混凝土层,切割修复区域的混凝土层,直到切割修复边缘的裂缝部分,然后清洁表面的灰尘,粗糙地解决边缘位置,形成理想的锯齿形连接表面,用锤头消除松动的混凝土块,并仔细研磨边角,选择GP砂浆填充修复部分,用大刮刀擦拭平静压力边缘,直到修复部分干燥,需要用研磨机打磨,用环氧浆在表面均匀擦拭。使修复后的颜色原管片保持一致。
3.5块位置修复技术
修复大损坏位置不方便,使用的材料相对较多。首先,用工具清洗松动的混凝土,用钢丝刷清除损坏的部分。如果有钢筋泄漏,还应清除表面的灰尘,并用刷子蘸环氧浆解决钢筋表面的问题。然后,应使用岩石补充GP砂浆进行逐步修复,每层厚度应保持在20mm以内。如果环境相对复杂,可以使用模板进行必要的修复工作。在每层的修复环节中,必须对边缘部分进行特殊处理,以保持与原边角尺寸和外观规格一致。修复干燥后,需要使用研磨机进行抛光操作,也需要使用环氧浆擦拭表面[3]。
4.后期维护和检测
后期的维护工作也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必须做好7天的维护工作。塑料布及其湿布可用于合理覆盖,以保持湿度,防止干燥和易怒引起的干裂纹。同时,保护修复混凝土,防止碰撞,严禁流动冲洗修复表面。确保修复混凝土的安全。维护工作结束后,为确保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进行必要的抗压试验,选择不同损坏情况的盾构管进行强度试验。并通过超声波探测器检测新旧混凝土的集成问题。在看到间隙及其分离时,需要对修复混凝土进行凿除和再次修复。
5.汇总
简而言之,在大直径盾构管损坏修复过程中,必须配备专业人员和相对完整的工具,必须操作修复环境,使修复材料的性能保持稳定,为今后的工作提供重要的材料服务支持。并在角落缺乏修复、缺乏间隙修复和块损坏位置修复技术等方面做好质量管理,维护工作和测试工作应及时,只有这样才能为隧道施工带来更多高质量的盾构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