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浆材料主要用于:地脚螺钉锚固、飞机跑道维修、核电设备固定、
加固路桥工程、设备基座、钢结构及路基怀口、设备基础二次灌浆
,埋设钢筋、混凝土工程加固改造、旧钢筋混凝土裂缝处理、机电设备安装、
轨道及钢结构工程、静压桩工程封桩、墙体结构加厚及渗漏修复
,道路、桥梁、隧道、机场等各种基础工程的坍塌灌浆及抢修工程。
基础处理
清理设备基础表面,无碎石、浮浆、灰尘、油渍、脱膜剂等杂物。灌浆前24h,设备基础表面应足够湿润。灌浆前1h,应清存水。
2.明确灌浆方法
根据设备座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灌浆方法,由于灌浆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一般采用“自重法灌浆”
完全依靠浆体自重自主流平,填充所有灌浆空间;如果灌浆面积大,结构复杂或空间小,距离长,
灌浆可采用“上漏斗法灌浆”或“压力法灌浆”进行,以确保每个角落都能充分灌浆。
3.支模
根据确定的灌浆方法和灌浆施工图架模板,模板定位标高应至少高于设备基础上表面50mm,模板必须牢固牢固,防止松动和跑浆。
4.混合灌浆材料
根据产品证书中的水比,应使用饮用水搅拌水,水温为5~40℃为宜,能采
与机械或员工混合。机械搅拌时,搅拌时间一般为1~2分钟。选择搅拌时,应先添加2/3
将需水量搅拌2分钟,然后加入剩余需水量,再搅拌至匀称。
5.注浆
灌浆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浆液应从一侧灌入,直至另一侧溢出,以便排出设备座椅与混凝土基础之间的气体,使灌浆丰富,不能从四侧同步灌浆。
2)灌浆开始后,必须继续进行,不得中断,并尽量减少灌浆时间。
3)灌浆过程中不宜振捣,必要时可用竹板条等驱动引流。
4)每次灌浆层厚度不得超过1000mm.
5)长设备或路轨基础灌浆应按段施工。每段距离为7m为宜。
6)如果在灌浆过程中发现表面是泌水状态,可以撒一点CGM干料吸水。
7)设备基础灌浆完成后,应在灌浆层最终凝结前解决要去除的部分。
8)在灌浆施工过程中,应避免对灌浆层进行振动和冲击,以免损坏未硬化的灌浆层。
9)模板与设备基座的水平距离应控制在100mm上下,有利于灌浆施工。
10)灌浆过程中如有跑浆,应妥善处理。
11)设备基础灌浆量大时,应采用机械搅拌法进行灌浆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