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加固纤维增强混凝土ECC高延性混凝土施工方案。
高延性混凝土(高延性砂浆)是以水泥.石英砂为基体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基于细观力学的设计原理,采用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产品特性和性能:
1.应变硬化拉伸效果。
2.普通混凝土的拉伸性能可达50~200倍。
3.多裂缝发展-实现裂缝而不损坏-也称为可弯曲混凝土。
2力学特性
1.抗压力和抗劈裂力学性能。
受压破坏试验具有较高的韧性。
b.裂纹破坏试验具有韧性。
(90%)残余强度,破坏后二次加载仍有较高强度;
d.当变形较大变形(7%)仍然具有良好的完整性。
2.抗弯性能。
a.表现出挠度硬化特性。
分散且细密的裂缝。
3.拉伸性能。
a.应变硬化在拉深时出现。
在试件开裂后,可以继续保持强度。
在普通混凝土中,拉应变可达100倍以上。
3性能指标
GB50728-2011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技术规范。
JGJ/T211-2010高延性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GB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5MPa~20MPa抗拉强度;
15MPa~50MPa抗拉强度;
以6%~10%的峰值拉伸强度应变;
抗压强度:40MPa~150MPa。
4.其它特性。
1.耐火性:纤维在高温下会溶解,从而形成蒸汽通道,从而释放蒸汽在构件中的压力,避免分解和破坏水泥基体。
2.自愈能力: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较强的自愈能力提升了构件的耐久性。
3.性能良好: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高延性纤维可以掺入煤灰代替水泥,减少煤灰的污染。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施工工艺。
拆除原墙面抹灰层→凿开接缝或开槽→(安装钢筋网或拉结件)→清理浮灰→浇注并润湿墙面→ECC高延性混凝土搅拌→高延性混凝土压力抹平→保湿养护。
混凝土施工要求。
(1)砌体结构加固前,应清除加固部位的原装饰层,并清除松散的加固部位。如有必要,应局部拆除和修补损坏的块体和砌体砂浆。
(2)当原墙面有粉刷层时,应在加固前清除粉刷层,并清理墙面浮灰。
(3)原墙面碱腐蚀严重时,应先清除松散部分,用高延性混凝土修补,清除松散的勾缝砂浆。
(4)当墙体出现裂缝时,应参照GB50702现行标准《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5)修补裂缝;对于损坏或松动的原墙砖,应更换或局部修补。
(6)高延性混凝土表面层压擦前,应浇水湿润墙壁,待墙壁湿润无明水后再压擦。当高延性混凝土表面层厚度大于15mm时,应分层压擦。每层压力的厚度不应超过15mm。当前一层60%或70%干燥时,应尽快施工后一层压力,前后两层压力的间隔时间不应超过4小时。一层前压力的高延性混凝土表面不应抛光。
(7)由于本工程原砌体结构质量差,砌体结构平整度差,为控制整体施工厚度,在混凝土压擦前,应适当清除局部平整度超过1.5cm的砌体。
(8)施工前,应使用高延性混凝土制作灰饼。该方法与普通抹灰灰饼相同,间距3*3m,呈梅花形,灰饼尺寸50*50mm,厚度与抹灰层厚度相同。灰色蛋糕被控制为抹灰厚度。
(9)高延性混凝土表面施工完成后,应在12h范围内进行保温保湿养护,高延性混凝土终凝后,
(10)混凝土施工后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11)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时,高延性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应按照第4章《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导则》的规定进行检验。
要求7.4.2施工节点。
(1)纵横墙双面加固.纵墙单面加固、横墙双面加固施工节点如下图所示:
(2)如下图所示,在横墙加固、纵墙不加固的情况下,混凝土应向纵墙延伸120mm。
(3)纵于纵墙内侧的加固,混凝土表层也应向横墙延伸120mm。外墙底墙的高延性混凝土表层应向下延伸至基础顶面,内墙混凝土加固应延伸至室内高度。这种做法类似于普通的抹灰方法。
4)当高延性混凝土表面层加固遇到门窗洞口时,单面加固应将表面层延伸到开口侧面进行锚固,双面加固应在开口处关闭两侧表面层。详见下图。
(4)对XZBZ和XZGZ基础进行加固。高延性混凝土应延伸至基础普通混凝土。施工前,应凿除现有的水磨石或室外散水,然后开挖地基,然后绑扎钢筋。模板支撑和混凝土浇筑,详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