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混凝土也会有裂缝,但不同部位的情况不同。
找出裂缝的各种原因,让装配式工程无需堵漏!
生产造成的裂缝。
在预制厂加工预制构件时,由于模板漏浆、振动不当、运行漏浆、生产验收不到位等原因,在构件生产过程中会出现裂缝。导致构件生产后出现棱角不足、棱角不直、翘曲不均匀、飞出凸肋、构件表面麻面、脱皮、起砂、沾污、蜂窝、孔洞等常见问题。
虽然加工厂有质量检验体系,但由于外部环境等问题,施工后期仍可能出现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部件。
此外,由于部分预制板跨度过大,运输过程中板间挤压,或吊装过程中挠度过大,裂缝延伸至整个板,导致运输吊装过程中预制构件开裂甚至断裂。因此,需要特别注意大跨度预制构件的生产,这也是施工方在定制材料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安装产生的裂缝。
安装不同部位时,可能会出现裂缝,但原因与解决方案不同。接下来,主要分析地板、屋顶和墙壁。
1.地板部分。
地板裂缝的原因有很多。如果在地板安装前没有泥浆或泥浆不均匀。地板支撑处没有砂浆,降低了对地板的约束力,地板不稳定。在施工过程中,对角晃动或扭曲会加速地板的纵向裂缝。
同时,地板安装后不注意接缝调整,导致个别板接缝过小或形成盲缝,使地板接缝过密,失去接缝的传输效果。板边的浮灰可能会降低混凝土与板的结合力,导致粘附不牢固。
2.屋面板。
直接原因
(1)钢筋混凝土轻屋盖盖瓦安装不当,搭接不当;空心板、大屋面板等板缝之间的细石混凝土和砂浆填充不严密。
(2)屋面板因各种原因位移开裂。
(3)防水涂料和嵌缝材料延展性不够好,被拉裂或拉脱。
(4)防水涂料及嵌缝材料施工质量差,防水涂料起泡.离层.损坏,嵌缝材料粘结不牢,脱落。
(5)防水涂料和嵌缝材料老化开裂。
【间接原因】
(1)板缝内无相应措施敷设暗管。板缝宽度不足,电线管厚度不同,往往导致电线管卡在板缝中间或上部。嵌缝时形成上下虚,无法达到嵌缝的目的。
(2)接缝后的下一道工序太紧,没有合理的技术间歇。地板安装后,即接缝,然后进行上部结构施工,使地板在荷载后产生挠度变形,接缝混凝土强度仍较低,城市传输效果。
(3)局部荷载过大。施工过程中不考虑楼板的承载力,材料堆积过集中,造成个别楼板变形过大,造成板缝隐患。
3.墙面部分。
(1)维护不认真。接缝时,不能提前浇水。由于地板干燥,接缝砂浆脱水过快,接缝后维护不到位,接缝砂浆强度达不到质量要求,削弱了接缝的传力效果。
(2)梁前段顶撑拆除时间不当。规范规定,悬臂构件在拆模前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
(3)表层与地板粘结不牢,预制地板刚度差。
材料原因产生的裂缝。
在预制构件的生产过程中,凝胶材料和细骨料的品种变化也是开裂增加的原因之一。由于天然砂资源的减少,适合构件生产的中砂难以购买,细砂、山砂和人工机制砂的比例逐渐增加。
由于细骨料的材料性能要求较高,使用细砂、山砂和人工砂生产的混凝土容易产生裂缝。
解决措施
1.加强对地板的质量检查。地板进入现场时,应持有构件证书,并组织人员进行抽查。地板只有偏差。表面质量。混凝土密实度应逐一检查,地板厚度差应消除,并仔细观察裂缝。预应力地板不得与接缝安装。
2.保证坐浆质量。安装阈值混凝土楼板时,应坐浆平整。安全,坐浆厚度一般为10~15mm。支撑应平整,板底高度应一致。尽量一次吊装到位。如果没有条件,安装后地板应均匀调整,接缝调整后应进一步处理坐浆不均匀的问题。
3.分区嵌缝。预制地板按设计要求安装后,上层主体结构完成后方可嵌缝。避免地板变形和运输和堆放造成的裂缝。屋面板安装后,上层结构只有在接缝有足够的强度时才能完成。
4.缝纫前的准备。缝纫前必须清理干净,清除木渣、砖渣等杂物,用清水冲洗板缝,底模应采用硬不变形材料。
5.保证嵌缝质量,加强混凝土养护。
6.严格控制地面施工荷载。材料应分批上料和摆放。